品牌大咖说|马天平:如何打造体育领域高端品牌?
689 2024-09-24
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日前举行“推动高质量发展”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。会上,国家体育总局竞技体育司有关负责人表示,体育培训机构是青少年参与体育锻炼、学习体育技能、提升竞技水平的重要阵地。据统计,目前全国有超过3万家青少年体育培训机构。如何管好用好这些培训机构,是摆在管理部门面前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。
校外体育培训机构正成为塑造青少年身心健康的重要力量。同时,随着服务需求的升级,校外培训的服务方式也在发生转变,给家长和青少年学生带来很大便利。不过,随着消费需求的井喷式增长,校外体育培训行业的发展也呈现出良莠不齐的状况。据媒体报道,有的机构师资队伍鱼龙混杂,有教练接受培训一周即上岗;不少机构选择在公园、小区的水泥地上授课,学生受伤事件频发等。另外,一些校外体育培训机构还存在教练数量少、相关资质不足等问题。
为此,管好用活校外体育培训机构既是规范行业行为、维护市场公平的应有之举,也是保护青少年权益、强化社会治理的题中之义。为做好这一工作,国家体育总局先后印发了《课外体育培训行为规范》《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发展体育培训的意见》等文件,初步形成了监管政策框架。同时在实践过程中,也探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经验做法,比如建立培训机构库和从业人员“白名单”,开展培训信用评价和人员统一培训,建立监管信息库并实施培训机构台账动态管理等措施,促使校外体育培训行业不断规范。不过,相比于行业治理的艰巨任务与高标准要求而言,管好用好校外体育培训机构可谓任重道远。
与校外体育培训行业的快速发展相比,行业监管不到位的情况仍比较突出,跨部门治理成为监管难点。在此情况下,应参照校外培训专项治理已有经验,将校外体育训练纳入校外教育培训市场整治的范畴一体推进,采取综合治理措施,以期达到预防为主、标本兼治的效果。
首先,要制定完善的行业规范与标准,把好校外体育培训机构准入关。以细则明确体育培训机构的收费监管、从业人员资质、培训场地、培训内容、线上培训等方面内容,做到有章可循,有据可依。其次,要建立统一而高效的监管机构,厘清多部门的职责边界,充分发挥体育社会组织和体育企业的作用,营造良好服务氛围,避免“九龙治水”导致的责任真空。在此基础上,按照《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意见》所明确的整治原则和治理标准,分阶段、分重点对校外体育训练开展整顿治理,包括对资质、师资、收费、培训和教学都进行有效规范,对未取得资质的培训行为,要依法给予惩戒和处罚,动真碰硬实施治理,促进行业秩序的有效规范。
此外,还要处理好青少年校外体育培训机构与学校体育之间的关系,可采取购置服务等方式,为青少年校外体育培训机构提供进校园、承担公共服务,甚至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机遇,以此引导其规范发展。同时要加强对家长的教育引导,在选择培训机构时要做好资质审查,避免上当受骗,使之真正成为青少年体育的必要补充,发挥应有的正向作用。